Thursday, June 22, 2006

Graduation at UCLA 6/17/2006

I wasn't actually graduated yet. This is kinda embarrassing to say. I haven't filed my thesis, so I don't have my degree yet.

Friday, June 16, 2006

初級英文 VS 初級中文

昨天把以前的西班牙課本翻了出來。我的西班牙文大概只有學到三個動詞吧,滿慘的。那些成人學校的學生英文大概比我的西文還好。

可是把錄音帶拿出來聽的時候,便開始覺得興奮。一直很希望能再學一個語言。這幾年來很可惜地,只接觸英文的結果,其他語言學習的計畫都不見了。但是我越常用英文,越覺得語言學習真是困難啊。當你已經大致越過文法錯誤及試著用句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下一個階段的挑戰又更大了。在言談當中有太多東西不是文法正確就能夠表達清楚的。講話時的音調,語氣,使用的字句或是幽默感都能傳達一些言外之意。加上一些文化上的內容指稱,是我並不熟悉的。這裡有一些開玩笑的話或方式我們亞洲來的學生常會信以為真,因而造成一些誤會。我有時候也會有五秒鐘的認真,然後才意會到說話的人是開玩笑的。有時候還真希望以前上過的語言課能多教教學生幽默感和這些言外之意的表達方式。

今天接到通知,暑假的工作有著落了。因此這個暑假連續兩個多月我每天都要教中文。這是UCLA夏季的中文密集班,等於是把一年的課一個夏天教完。對老師學生來說,是個滿大的挑戰。我還滿高興能有這個可以"從零開始"教導別人的機會。對我來說,這是個觀察第二語言學習歷程的最好機會。我也很想趁機開始讀一些中文語法的研究,或是跟著學生一起"學文法"。在台灣好像有媒體在報導中文熱吧。我自己覺得好像都沒被"熱到"。心中的戒慎恐懼反而更大。我很難想像,如果我沒有語言學的訓練,也沒有上過那些語教的課,加上現在常寫不出來,還慢慢在學的簡体字,到底是要怎麼面對一整班的學生。拼音和簡体字就算了,英文能力夠好反而是最重要的一項教學資源。就像我看成人學校的老師用西班牙語教英文一樣,能夠"用母語講解外語","從學生的母語思考學生學外語的障礙"對初級的學生是一大幫助。我想過去我們學英文,學校裡的老師是做到了"用母語講解外語",不過對很多老師來講,就很難做到"用學生母語的角度思考學習外語的障礙"。不過…這也是我個人的意見。基本上,到底是要用目標語言教學還是用母語教,還是有很多爭議。對於有些相信有語言學習"關鍵時期"的人來講,小時候學習外語和長大的人學習外語的策略是不一樣的。大人學習大部分倚重分析能力,有一派的人就主張要用教一些文法結構之類比較顯著需要分析性的能力的方式,不能用那種"自然而然學習兩種語言" 的方法。這時候,用大人聽得懂的語言來講解,就很重要了。

Wednesday, June 14, 2006

Venice Adult School Observation: Class 1

昨天跑去成人學校觀察老師上課。那堂課是學校裡最初級的識字班。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班級,所以很好奇。老師叫瑪莉蓮,大約五十幾歲,看起來精神奕奕。在這裡,我想如果不是很喜歡這種工作,沒有人能夠教ESL教個二十年以上。我昨天在那裡觀察了三個小時,回家就攤掉了,很難想像老師居然可以每天白天晚上教這麼久。

班級裡坐滿了人,我數了數,大概三十三、四個人吧,男女老少全部是講西語的移民。瑪莉蓮對學生很有一套,她一邊教,會趁機告訴我她為什麼這麼教。

大部分的學生連小學教育都沒有,有的人寫西班牙文還會拼錯。很多我們以為自然而然的東西,這些學生都沒有。像是閱讀的技巧,是從左到右的。可是這些學生,妳不教他們,他們根本不知道打開書要怎麼看。課本裡的圖畫很大。第一課是教形狀,學生們學著用筆把長得不一樣的形狀(如三角形)圈起來。然後一步一步學到認字母,還有寫字母教學。

你會以為就像在教小孩子英文,學認字,其實錯了。

因為沒有母語的識字基礎,對外語的學習障礙很大。識字需要聲、形、意之間的對應關係,從小沒有過這樣的訓練,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把這三者連在一起。我也看過研究探討母語跟外語學習的關系。通常母語的語文成績好的,外語成績也會好(兩者正相關),而這語文能力的測量閱讀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考試的工具大多是需要靠閱讀方式完成的。而有外語學習障礙的小孩,通常也伴隨母語學習障礙。這對一些台灣家長是很好的警惿。有的人巴不得小孩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是忽略了中文閱讀的重要性,不知道語言的學習其實閱讀的視覺輔助是很大的關鍵。任何更深的學習,不會讀的話,很難再往上進步。而且閱讀的能力多少可以轉移。如果母語會讀的話,那一些語言閱讀技巧就可以轉到外語上。

瑪莉蓮會說西班牙文,所以她上課是用西班牙文講解、翻譯、說笑話。這對我來說,真是大開眼界。我知道用母語輔助教學的重要性。我自己教中文便是如此。第一堂上課,我很熱血地全部用中文,結果學生完全沒反應。後來我就學會上課用英文講文法,和閒聊打屁。又因為我了解英文語法和語音的結構,我可以知道他們的思考邏輯,及為什麼他們會犯一些錯誤。

可是西班牙文我完全沒辦法。我的西文非常非常地有限。大概比他們的英文程度還低。我會念西班牙文,因為它完全是個拼音和念法對稱的文字。老師非常有經驗,她一邊用西文講解,一邊英文翻譯給我聽,告訴我為何學生會念不出"husband"、"daughter"、"wife"。因為西文的"H"在字頭不發音,而"G" "H" 在字裡發"H",學生看到"FE"會想發"飛"的音,因為E在西文都要發出來。

這一堂課的主要內容是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夫妻等。有的學生還不是很了解課本到底是怎麼用的(雖然這已經是一年最後的倒數幾堂課了)。圖畫上問"誰是李先生",圖上畫了兩個人,一個是中年男子,一個是小男孩。答案有"他是爸爸"、"他是兒子" "他是妻子"。很簡單的選項,學生也知道什麼是爸爸、兒子、妻子。但是就是不了解問題跟答案的對應關係。我幫助一個中年婦女,她就是一直選錯,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選一個答案,而不是每個答案都選。

(to be continued...)

Monday, June 12, 2006

Thoughts on grading

The quarter has already come to an end. The class I have been teaching this quarter needs me to put students final grades together. I found that, on their final projects, I tend to give them equally high scores. well, they are not exactly equal on a 10 pint scale. But if convert the grades into letter grades, my students pretty much all get an A or A- on their projects. I was told that I shouldn't do this. I should normalize their performance. But...this is a language class. It's not a right or wrong test either. I watch students perform and give a speech using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s they have learned throughout the quarter. Then I assign a grade to their performance.

There're so many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learning. For example, motivations, age of exposure, and perhaps more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working memory, language aptitude, etc. It's really subjective for me to make judgment on their performance as a test evaluator. Of course objectively, I can tell which students have better pronunciation, more vocabulary, better grammar than others. But then the test should play a role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y teaching. Some students are speakers of Cantonese, or have had schooling or exposure to Mandarin. If they correctly used a sentence pattern that's obviously beyond what's been cover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should I give them better credit for that? What about students who have no prior exposure to Chinese before, but try hard to master the content that I have taught them-How should I recognize this part of their effort?

I want to encourage both types of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work. But this is hard. Unlike English, if you teach in an EFL environment, you will have a class of students who share the same linguistic background, with similar exposure (more or less) to English. You won't have "heritag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class. If you do, they will be superior on tests, and tests will be the only assessment tool.


Here in a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etting, you have a mix of students with heritage, asian language speakers, and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n a college setting, students level vary in class. Some students just couldn't read and write, but fluent in speaking. Althought sometimes they can be put under heritage track, some heritage learners with sufficient language skills might be placed in a class with other non-heritage learners, whether by accident or on purpose.

I do find this situation very troublesome.

Sunday, June 11, 2006

Booklist

Children's Literature:

-Walk Two Moons
-Shiloh
-The Giver
-The Mid-wife's Apprentice
-Hole

Science Fiction/Fiction:
-Nine Princes in Amber
-1984
-Animal Farm
-Lord of the Flies
Brave New World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Out of the Slient Planet
-Paycheck


History:
-Guns, Germs and Steel

Brain/Cognition:

-The Emotional Brain


Friday, June 02, 2006

ESL vs. Chinese

星期四的晚上,我以前的老師兼房東Christine帶我去她家對面的高中去拜碼頭。

上個星期我一個人坐在學校餐廳裡吃飯,遇到Christine。她問我,妳畢業後要做什麼啊??
我說,"就…教書吧??…我想教成人ESL,可是我還不知從何開始。" 她偏著頭,想了一下,說"我會建議妳下個星期找個晚上來我家一趟。我認識一些學校裡的人,我可以帶妳去看看。"

所以我昨天晚上就去了。這裡的成人ESL多半是移民在上的。他們幾乎都是從南美來的。有些人來連一句英文都不會,也不識字。這些學校就是為這些想學英文的人設的。我們去看了一個識字班。他們看我們進來,紛紛抬起頭來。教室裡坐滿了學生。不知是我太興奮還是怎麼的,我覺得這些學生好像眼睛都散發著求知的光芒啊。一整間三十個學生,每個人手上高高拿著紙做的小時鐘。原來他們在學數字和時間呢。

我們只是快速的看了一下學校,所以花了十五分鐘左右吧。不知為何,我突然變得對教這樣的學生感到興奮。也許是想起去年實習的經驗吧。這一陣子美國這裡為了移民政策鬧得風風雨雨。我自己是外國人,也沒什麼好說的。可是這麼多從南美湧入的人口真的是不容忽視。這些人白天辛勤工作。他們可能是清潔工、餐廳洗碗工人、園丁之類的工人階級。一天勞累之後,還跑來上課。因為是公立的課程,所以他們不用付擔費用。現實的一面是,如果課程不是他們要的,他們早就回家休息帶小孩去了。但是如果老師教得好,那麼出現的學生肯定是想學習的。

我想到這學期同時教中文和英文的經驗。我的英文班有八個同學;他們是來自韓、日、德、西的交換學者和F2 (F1學生的配偶,很多是家裡的煮飯婆)。中文班則是大學部UCLA的學生,大一大二年紀。我的英文班也是像成人補校一樣,幾乎免費,因為連老師都是免費教書的。但是學生如果來上課,就真的是願意上課學習的學生。反觀我的中文班小朋友們,不來上課,翹課,理由還一大堆。一個學生跑來問我。"老師,我可不可以提早走?" "多早?" 我問她。"大概九點半" (我的課是九點開始,九點五十下課)。"怎麼了? 為什麼要提早走呢??" "因為我下午有個考試,我想去念書。" "$#@%…(我無言)…呃…這個…"。還好我還沒有說"不"之前,她也意識到這個要求太過分了,馬上改口說,"我還是留下來好了。"

我其實Chinese教得很挫折。每次上課學生都死氣沈沈,我都在想怎麼回事。可是又覺得無力改進。教材是固定的,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那本課本,可是因為老師要求的關係,我又不能教課本上沒教到的東西。每次下課,我都覺得自己教得好爛,學生大概學期末會給我評分評得很低。唯一學生比較有笑容的時候是每課課尾的口語練習。我努力想辦法給一些跟課本有關,但是比較有趣一點的活動。有一次我給他們我自己假造的台大總圖借書卡(就是書背頁蓋章的那張紙),還假造了台大校徽和蓋章的日期等等。還有一次我用很難用的WINDOWS繪圖軟体畫了一張地圖。畫的時候還要想他們學過哪些單字。可是他們單字量真的太少了,我索性不管了,還是照教一些"咖啡館"、"醫院"、"超市"等等的字。
今天我讓他們玩一個"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全班分兩組對抗。一組派一個人上來。我給這位同學一個名人的名字,讓下面的同學問他。那一組先猜到就得分。規則是他們只能問"是/不是" "有沒有""對不對"這種是非題。

這下問題來了。他們會問"是男人嗎? 是女人嗎? 他很老嗎?他很高嗎?" 然後還有三種職業"是老師嗎? 是學生嗎? 是醫生嗎?" 因為課本只有教到這兒。接下來就沒辦法了。
有些廣東人的學生會講多一點,所以還可以問。或是比較愛說話的同學不怕講錯,敢自己造一些句子問,因此還是能夠溝通。但比較沒有自信的同學,就問不出來了。有一組充滿這種安靜的同學,我得一直提醒另一組給他們機會問問題。可是他們還是好安靜,就靠一個程度好的女生一直問,而且也是她猜對題目。

後來進行了幾回,我給了"比爾蓋莰、麥克傑克森、德瑞莎修女之類的西方大眾人物。沒想到對他們來說太簡單了,一下子就猜到了(這些西方人物我給ESL的學生,特別是亞洲來的還猜了老半天。可是東方名人這些小毛頭又認識沒幾個,頂多成龍吧,只好還是將就)。我換成兩組各自想題目,讓對方猜,我想這樣那安靜的組就一定得問問題了。結果還是那位女生一直發言,其他人都不太說話。另一組的人非常投入,想題目的時候,一團人頭湊在一起小聲討論,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但是安靜的小組就分散一個一個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很快有人提了個題目,一下子大家都覆議了。

最後我時間還是控制得太差,拖到下課了還沒猜完。…

星期二是ESL會話課最後一次上課。有一個韓國的媽媽帶了一堆巧克力來送我。她說,"我八月就要跟家人搬回韓國了,很謝謝妳教的課。妳是很好的老師。"

我聽了好感動。上個星期也是一個德國太太帶了一盆花來給我。她也要回國了。她是很活潑的學生,上課有了她,我都不怕冷場。她每次上課必出現,讓氣氛變得很輕鬆。她給了我花,跟我說,"我覺得妳是個很好,很用心的老師,謝謝妳。"

我受了她們的鼓勵,覺得我那麼多的抱怨好像都不算什麼了。
也許菜鳥老師脆弱的心靈就是這樣吧。每次上課前都是天人交戰。備課的時候我想破頭,在網上一直找點子。備好課寫好教案了,就覺得這行嗎? 能做得出來嗎?
去上課之前通常都是睡眠不足狀態下起的床。走在路上覺得快掛了,我能撐到下課嗎? 加上一直擔心會教不好,所以上課前都會頭痛,然後就會怪自己:"搞什麼,這不過是個小CASE,在緊張什麼鬼啊?"
可是…
我那脆弱的心靈,在看了這些ESL學生對我的學期評量之後,讓原本低落的心情又開始覺得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是能夠為別人帶來一點點幫助的。我自己也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習,學習接受我的失敗,接受學生的差異。(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是很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