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美國的時候,常會為這個國家商品物資之多而驚奇。
剛來時Nick帶著沒車的我去超市買東西。最討厭買東西的他,很難理解為什麼我買個義大利麵醬要買那麼久。幾分鐘不到,耐心額度用盡的他已經面露不耐煩,頻頻催促我快一點。(其實他在其他事上是很有耐心的,像是哄一個在地上滾來滾去不想寫論文的老婆。但買東西卻是他的致命傷)。事實上是因為在偌大的超市裡,光是麵醬口味就幾十種。站在長長的售貨架的一頭,另一頭推著車過去的人們看起來好小,好遠,讓人忽然心慌起來,感覺渺小到就快要迷失在眾多的選擇裡,被紅醬白醬陽光蕃茄三種起司羅勒大蒜青紅黃椒黑胡椒等眾家口味淹沒。一邊讀著瓶子上的名字,有些時候還帶著念不出來的字,一邊想像到底是什麼味道 ,一邊比著價錢,當然得花老半天。
我的一個美國女姓朋友有一次到Target去幫一個單親帶著嬰兒的母親購物。到了婦嬰用品區,嘩,整個長走道的授乳用品和工具,名稱、花樣之多,讓人眼花撩亂,甚至不知道有些東西是幹什麼的。她說,「我突然覺得,"我還是女人嗎?"這些東西我聽都沒聽過。」
東西多,買得也多。剛來時看到路邊一個大大的建築物寫著Storage。我是看得懂什麼意思,可是不太確定:「這是說,你租個像郵箱的櫃子放東西嗎?」我想像郵局的郵箱,又想到電影裡去健身房那種置物櫃。後來Nick解釋我才知道這些storage大到像房間,把家裡放不下的各種東西都放進去:傢俱、器材、家電、物品箱籠什麼都可以放(死人可以嗎?這我就不知道了)。原來買太多東西放不下是可以到外面租個空間放進去的。
商品一多起來,賣不出去就得想辦法清倉拍賣。台灣留學生間最喜歡一起呼朋引伴去的Outlet, 堆滿了各樣我們台灣人所謂的名牌貨,但價格卻少了一大半。這些Outlet通常在很偏遠的地方,開車往返要兩個小時以上。如果把時間和油錢的耗費算進去,我不太確定是否真的很省。也許是因為這樣,我這一生只去過一次,而且還是五六年前第一次來美國念書的時候。
不去Outlet,也有比較便宜的地方。一些店家像Ross, Marshal's,專門堆滿一些過季商品,亂七八糟除了吃的東西以外,什麼都有,頗有挖寶的感覺。
一般的商店也有可能挖到便宜貨。我很快的發現商店裡那一小塊貨架亂亂地堆著一堆過季出清衣物的角落才是買家該下手的地方。換季的時候買衣服我總喜歡看價格到底被砍了多少。小心翼翼的撕開被重複貼了四五次的標價,發現價格從79元到69元到49元到最上層的一張貼著19元,心中忍不住自喜。除了高興撿到「便宜貨」以外,另一方面又想,「X,到底價格是誰定的? 如果能夠砍到這麼低,那到底成本價多少?憑什麼這件衣服可以在三個月前賣到79元? 到底在印尼工廠裡幫我這件衣服縫釦子的女孩們賺了多少錢?」
在這樣一個跟世界許多地方比起來富足到不行的國家裡,一邊享受著商品的好處,一邊卻又得排拒心中隱隱的不安。我想到以前在台灣逛街在路邊買一件199, 299的上衣。有時候好看是好看,洗了幾次很快就壞了。品質要再好一點,得去百貨公司買。但那些有牌的衣服,很少能一件199的賣給你。一件普普通通的T-shirt或Polo 衫,搞不好就要999,甚至更貴。再怎麼打折,好像也很難打到五折以下。看著同樣的牌子在Outlet或是Marshal's, Ross裡賣一件9.99美元,跟在台灣買Hang Ten佐單奴差不多,不同的是,美元的購買力是台幣的三倍以上。考量薪資差異後算起來,這件衣服也許只要台幣150元。 仔細想想-這些衣服不都是在印尼、大陸、越南製造的嗎? 亞洲國家為這裡的人製造便宜的衣服,但在亞洲,當這些衣服回銷到本國,卻是用國外的價格銷售, 成了高檔貨。當地一般人想要品質好一點的東西,根本消受不起,只能買本地產便宜但品質差一級的東西。而太多商品卻堆在美國賣不出去,成批成批的便宜賣還不見得賣得掉。
怎麼會這樣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